这个论坛为中国非遗插上学术的翅膀
本报记者 陈 曦
2023-07-26 15:57:11 收藏0 评论0 字数1,238
7月16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值得一提的是,该活动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也是华夏文化促进会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将与非遗工作者一道共同努力,推动我国非遗事业的发展。”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鹏在致辞中指出。
作为论坛主讲嘉宾的中国政府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文化代表苏旭认为,中国非遗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的中国非遗数量位居首位。而取得这一辉煌成就来之不易,所有从业者应继续努力,让中国的非遗事业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据介绍,目前中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项目共计43项,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安徽宣纸、广东粤剧、书法、篆刻、剪纸、京剧……中国非遗可谓丰富多彩。如何保护与传承,如何发展与创新,都成为摆在非遗传承人与从业者面前共同的课题。应该说,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的持续举办,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新思路。
论坛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表示,广泛团结凝聚社科界专家学者、积极打造知名学术活动品牌、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等,既是本次主题学术活动开展的硬要求,更是以后各届论坛开展的总依据。“我们要把本届论坛形成的巨大社会反响和良好影响力转化成下一步工作的驱动力,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传承人、民众参与到非遗传承发展和创新中来。”他强调道。
在活动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宏复代表论坛组委会宣读了“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专家委员会”成立的决定以及专家名单。“专家委员会将致力于推动论坛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我们将定期举办学术研讨,和同行常态化分享非遗领域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共同把论坛构建成为一个专业、多元和包容的平台。”李宏复介绍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晓英则从非遗价值评估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要积极展开非遗价值评估,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避免低水平建设和重复建设,做到有标准可遵循、有标杆可追赶,通过非遗价值评估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分享了其多年田野调查的实践成果。他以多民族剪纸研究为个案的民间美术研究方法的探索,成为中国剪纸基础田野和基础理论的建构基础。
本次活动中,50个非遗项目视频展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非遗的发展成就。这些展示项目包括中国刺绣艺术理论当代研究、中英文系列短纪录片《万象中国》、烛光计划-书法教育大型公益活动、北京中轴线非遗数字化展览、高光谱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中国收藏》杂志的“中国收藏弘扬非遗文化之路”也入选了展示项目。
与此同时,《非遗作品展览标准制定的思路探析》《非遗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非遗传统戏剧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古文物修复技艺标准的制定与应用研究》《基于大运河文化遗产开发点茶文化旅游项目研究》等50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